Chinese Martial Arts Club, HKUSU
香港大學學生會中國武術學會


background-titlebar.gif (1789 bytes)


本會創會導師

邵漢生師傅生平

邵漢生先生悼念小組(1994)

  邵漢生先生於1994年11月12日下午2時,不幸在香港伊麗莎伯醫院逝世,終年94歲。遺體奉移紅磡世界殯儀館治喪,11月27日上午9時30分在該館世界大禮堂大殮,10時30分辭靈,隨即出殯,奉柩和合石火葬場舉行火化哀禮。

  今天我們同時在邵漢生先生家鄉舉行悼念儀式。邵漢生先生的一生,熱愛和致力於教育發展武術,他的逝世,對教育及武術事業是一個重大損失。

  1900年邵漢生先生出生於廣東省南海縣三山鄉奕賢村一個貧苦家庭。1908年,他年僅8歲便到廣州謀生,後拜樂義堂武館洪拳師傅馮榮標為師,經過兩年練功,進步很快。從此,他對武術產生了好感和信念,以後又拜孔昌師傅學習蔡李佛拳,其後又跟孫玉峰師傅學習北拳,經過多年苦練,對武術頗具心德,成為技通南北的武術家。他20歲那年,孔昌師傅出任廣東精武體育會珠江派拳術教師,邵漢生先生跟隨孔昌師傅任助教職務,參加霍元甲創辦的精武會廣東分會任珠江派副主任。後來廣東務本小學聘請他擔任武術教師。由於他勤懇工作,熱心教學,博得朱雪公校長的賞識,但又深知他幼年貧苦,未曾受過糸統的文化教育,便讓他隨班學習文化,邵漢生先生白天苦修文化,晚上勤練武,因此,他的武藝和文化都獲得很大進步。

  1920年,邵漢生先生還與友人在廣州市洪德三巷合辦志勤小學,研究用教育去配合武術發展。

  1921年,在邵頤德、邵寶光、邵堯年等人倡導下以及邵漢生先生的多方努力籌辦,在三山鄉奕賢村創辦全鄉第一間小學──廣育小學。並由邵漢生先生主持學校的一切工作,由於當時農村的頑固勢力,廣育小學被迫停辦。1928年,在邵堯年等人的積極支持下,廣育小學復辦,從這個時候開始至1934年邵漢生先生任廣育小學校長,推行義務教育,所有學生一律免收學費,因而深受家長的擁護及群眾的讚譽。當時廣育小學不僅有優美的學習環境,良好的師資,還有:勤、毅、勇、誠的嚴謹校風,在學校嚴格要求和訓練下,廣育學生參加三山七間小學的學習比賽,獲第一、二名的廣育學生佔多數。

  1931年邵漢生先生受聘創辦廣東省立高塘實驗第二小學代校長兼省立第一師範體育教員。

  1937年日寇侵華南下,當時在全國掀起抗日救亡運動的影響下,邵漢生先生一方面主持廣育小學,同時舉辦民眾教育館,並出任南海縣第四區學務委員會主任與縣教育委員抗日,發動全體師生與民眾教育館配合,投入抗日救國宣傳活動,喚起民眾對日寇侵華的關注,增強愛國主義精神,邵漢生先生是南海縣教育界宣傳抗日救國的力行者。

  1935年至1937年,邵漢生先生率領廣育、奕賢學生參加省武術比賽,年年獲獎,女子武術獲三連冠,1937年共獲劍類、刀類、單刀碟類、棍類等五項冠軍,這段歷史已編入「廣東武術史冊」內。

  1938年,廣東淪陷後,邵漢生先生到香港受聘於新中影業公司。

  1941年,日寇侵佔香港,邵漢生先生又回到祖國內地,繼續從事教育武術工作。

  1946年,邵漢生先生率領廣育小學學生參加南海縣運動會,獲男子甲組800公尺冠軍,男子丙組100公尺冠軍,同年參加省第十五屆運動會獲女子甲組400公尺冠軍,為三山、為學校爭得了榮譽。

  同年,廣東遭受歷年罕見的特大洪水,農作物失收,災情十分嚴重。廣育小學有被迫停辦之勢,校董及鄉親不忍在學兒童面臨失學之危,力邀邵漢生先生設法維持,邵漢生先生提出了「辦中學、救小學,在困難中不只求生存,更要求進步」的建議,這一建議,得到各方的支持,在不到三個月的籌備過程內,奕賢中學已籌備就緒。

  1947年秋,利用廣育小學原有校舍,辦起了全鄉第一間初級中學,使面臨失學的兒童有繼續升學的機會,南海縣政府有鑒於此,命令全縣所有學校不准停辦,奕賢中學的誕生邵漢生先生歷盡了一番心血與致力於教育事業的精神,在鄉親群眾和南海縣教育界中亦傳為佳話。

  解放後,奕賢及廣育同學都辛勞在各條戰線,有的負擔領導工作,為祖國建設增添力量,為百姓培育新一代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使得廣育、奕賢中學創辦人之一邵漢生先生欣慰和自豪。

  1950年,邵漢生先生受聘於香港成昌影業公司,身任製片、戲務、演員等職務,並負責訓練演員和武打設計工作。

  1964年,邵漢生先生在香港設立了「漢生康樂研究所」提倡習武,發揚武術,把國術用於康體促健,共同娛樂,抗病自衛三方面上。並抱精武原旨「發揚武術是為壽人壽世而努力」。

  1972年,香港大學學生會開辦中國武術學會,邵漢生先生受聘為導師。

  邵漢生先生曾學習過洪拳、滄洲拳、螳螂拳、鷹爪拳、羅漢拳,蔡李佛拳。1980年,邵漢生先生博採眾家之長,編成一套拳術,名為金剛十八勢,共六段,三十六個動作,作為香港大學武術教材和初學拳術教材之用,深受學者歡迎。

  邵漢生先生身居香港、心懷祖國,關心祖國的繁榮昌盛,關心中國的武術前途與發展,每逢祖國的全國性的武術表演時,均不辭勞苦,欣然回國參觀,觀摩交流,互相促進。邵漢生先生關心家鄉武術發展,1985年他回鄉倡辦三山武術隊,並委託他的學生邵坤當教練,使停頓了48年三山的武術重新活躍起來,並引起南海縣領隊的注目,在「南海武協專刊」作了報導。

  1985年至1988年,三山武術隊先後有800多人參加刀、槍、棍、劍等武術訓練,曾參加省比賽,多次獲冠軍獎,在邵漢生先生的關懷指導和鼓舞下,1988年邵坤榮獲國家體委、佛山市委、南海縣體委授予農村體育先進工作者的獎狀,祖國的武術在三山一代一代的傳下去,後繼有人。

  1985年以後,邵漢生多次回鄉,向三山管理區申請租回原廣育、奕中操場,重建農研社,1990年4月以農研社名義正式與管理區簽訂租用土地1800平方尺重建農研社,並準備以社名義協助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與海外華僑、港澳同胞聯系起僑樑作用。

  1987年,邵漢生先生出錢在原廣育小學門邊重建「互勉亭」,並立碑紀念邵頤德、邵寶光、邵堯年三位廣育小學創辦人,又於1990年與廣育小學、奕賢中學校友共同捐資興建廣育奕賢紀念館,緬懷為創辦廣育小學、奕賢中學的教育老前輩。

  邵漢生先生對祖國的文化教育及武術的發展前途充滿信心,對祖國人民無限關懷。1990年捐資港幣20萬元給南海市作為發展文化教育及武術事業。這年全港各地遭到百年一遇的自然災害,他先後捐款港幣24000多元給災區人民。

  邵漢生先生和我們永別了,他勤奮好學、努力進取,為教育事業培育後一代、為發揚祖國不辭勞苦、競競業業、堅毅不屈的精神,值得後人敬仰,他的一生,為祖國、為人民作出了重大貢獻,祖國和鄉親永遠不會忘記,永遠銘刻在人民心中。

  邵漢生先生永垂不朽 !

1994年11月27日